学生GPA 3.4对于美国TOP30院校申请缺乏优势,需通过其他方面补足学术潜力。学生有一段关于“智能医疗系统”的项目经历,两段实习,一段是四大审计,一段是资产评估公司。
学生GPA3.4在顶尖金融硕士申请池中处于中下游,BC的MSF项目申请难度极高,尤其是针对国际学生,竞争非常激烈。每年接受1,500+份申请,实际录取人数为30-50人。
学生GPA3.4对于金融这个申请竞争激烈的专业来说并不算高,但是有几门核心专业课成绩比较优异,如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接近90分。
L同学本科学的会计专业,想去澳洲留学,硕士继续读会计专业。根据L同学的学术背景,我们推荐了澳大利亚会计专业最好的几所院校
L同学院校背景不错,但是上了大学后无心学习,导致最终GPA只有81分。L同学及家长很在意名校的排名,非名校不上,还打算申请商科最热门的金融学专业。
学生毕业于国内双非艺术类院校,GPA 较高,专业基础扎实,也比较喜欢本科专业,决心申请英国的电影硕士进行深造。学生有一段2个月的当地广播电视台编导实习,3部原创短片创作
M同学作为双非院校艺术管理本科学生,82分的GPA在英联邦申请体系中处于明显劣势(英国硕士普遍要求2:1学位对应国内80-85分,双非院校往往需更高)。雅思6分的语言成绩仅达最低门槛,叠加院校背景弱势,构成了申请QS前百名校的双重障碍。
学生有两年的工作经历,文书老师将她建筑学的经历进行包装拆解,突出建筑项目中涉及的‌数据分析工具‌,提出“智慧城市数据分析师”方向,将建筑行业痛点(如资源浪费)与BA技能结合
学生是建筑学背景,申请市场营销专业跨度非常大,需要文书材料中找到建筑设计与目标专业的关联性。申请团队精准定位,深度挖掘背景契合点‌
C同学有工商管理和英语双背景,工商管理教她“商业逻辑”,强调成本分析、商业决策能力;英语专业练就“跨文化沟通”,突出跨文化沟通能力;这两项能力正是全球供应链人才的刚需。
X同学从“双非”进入到香港城市大学就读,算是实现了华丽的转身,他对申请结果非常满意。香港城市大学是当之无愧的“港前四”,其教学科研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仅次于港大、港中文和港科大。
C同学从小成绩优异,家长对其期望很高,希望她能进入到加拿大顶级的院校学习。分析学生的情况,我们推荐她申请多伦多大学、麦吉尔大学、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
T同学来自国内双非大学,本科阶段学习的新闻专业,参加考研后发挥不好自我感觉没有多大希望,临时仓促决定申请香港留学,在申请末班车的时间提交了香港大学创意媒体硕士的申请。
M同学毕业于国内一所排名较靠后的大学,本科学的传媒专业,雅思7分,有一段相关实习经历,在校期间获得多项奖。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期待很高,我们为其推荐了KCL、曼彻斯特大学
E同学GPA3.48,GMAT 620对于申请竞争激烈的量化金融硕士处于劣势,本科课程以理论为主,高阶的数学课程较少。学生有一段数学建模竞赛经历,有两段实习,一段是四大审计,一段是资产评估机构的实习。
P同学本科学的数学专业,考虑到以后的就业问题,他打算申请近几年的热门专业金工金数,数据分析。他是纯数学背景,在老师指导下补充了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和实习经历。
学生GPA 3.4对于美国TOP30院校申请缺乏优势,需通过其他方面补足学术潜力。学生有一段关于“智能医疗系统”的项目经历,两段实习,一段是四大审计,一段是资产评估公司。学生的软背景看似比较丰富,但是含金量和科研深度较为一般,与JHU项目的“国际经济学”关联性较弱,需要申请老师深挖经历中的全球化视角。
Y同学本科就读于国内一所普通211大学,在校期间专业排名前20%,决定申请英国和新加坡两个国家的名校。Y同学软背景方面有一定优势,有过半年的香港中文大学交换学习经历,以及两段实习经历,这些都成为了申请的加分项。
学生物理背景虽然涉及数学建模,但核心数学课全部低分是致命伤,通过科研经历弥补;程序语言也没学过,通过实习来找补,但即便这样,面对清一色本科背景是数学和计算业,甚至是double major的申请人,这劣势可想而知。
C同学均分一般,有一段实习和一个科研项目。C同学虽然均分不高,但是《概率论》《数理统计》等核心课均分较高,老师抓住这个优势,在文书里大篇幅强调这些课的成绩和作业项目,弱化整体GPA。